今年4月22日,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行中國紙幣千年金銀紀念幣一套。該套紀念幣包括150克長方形金幣、8克長方形金幣和30克長方形銀幣三個品種。項目一經發行,便得到了廣大集藏愛好者的青睞。

 

 

貴金屬紀念幣是國家法定貨幣,具有收藏投資屬性,同時也是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品。相信很多朋友如果看到過實物,都會發出讚歎——8克長方形金幣的尺寸是23毫米×15毫米,30克長方形銀幣的尺寸是42毫米×27.5毫米,如此之小的幣面中,卻巧妙地展示了那麼多內容,而且不同內容之間又因爲不同工藝的差異化表達,顯得井然有序。

 

 

相較於同月發行的中國極地科學考察金銀紀念幣,兩者的設計風格是截然不同的。極地科考項目呈現的效果是由平面變立體,活靈活現的企鵝一家,乘風破浪的科考船,儘可能突出的是真實性和生動性,先進的造幣工藝將極地世界展現無遺,讓觀者有破幣而出的既視感,從觀賞角度來說是由內向外的。

 

 

而紙幣千年則恰恰相反,8克金幣與30克銀幣採用了扁平化的數字作爲一個界面,或者說是一個窗口,將主視覺由立體變成平面,好似翻看一部紙幣變遷的書籍,吸引大家通過這個窗口向內看,幣面中有人物,有場景,有故事,彷彿穿越到了千年前的世界,耐人尋味。這兩個項目,一個是展望未來,一個是回顧歷史,側重點不同, 表達的方式自然也不同。

 

 

現在的錢幣收藏領域相較之前更注重互動性和參與性,一個選題公佈,民間“設計師們”就都紛紛上線,即便沒有科班功底,大家也願意在頭腦中去構思一番。紙幣千年這個項目計畫公佈之初,筆者是有些擔心的,因爲交子並沒有傳世實物,要怎麼來展現呢?

然而事實上,這種擔心還是有些多餘了,因爲該項目突出營造的是穿越千年的歷史氛圍,紀念幣只是載體,帶我們重新走進繁華蜀都,暸解宋代歷史。就像近期央視年代劇《 追風者 》的熱播,讓多少人跟着去學習如何辨識銀元,又在五一黃金週帶火了江西紅色旅遊一樣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更容易有長尾效應和破圈。

再來看幣面設計,筆者認爲,好的設計不僅是要主題鮮明、結構清晰、引人入勝,更重要的,也是核心點,就是要能與觀者產生共鳴,是懂得尊重人心的。紙幣千年8克長方形金幣與30克長方形銀幣背面的設計層次感十足,精妙之處在於讓人第一視覺就看到了兩個輪廓型的數字,這是該項目最簡單直白的表達,“1024”是交子誕生的年份,“1000”則是呼應了千年的時間跨度。不用讓觀者費力去猜,這種簡約的構思誠意十足。

 

 

縱觀我國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,以時間爲紀念的不在少數,但跨越千年的,只此一套。所以即便不細看,觀者也能直接通過幣面瞭解到這一項目的背景。之後,才會想要進一步近距離端詳,一千年前是何模樣,一千年間又如何傳承,這就是所謂的“一眼千年”!

 

 

回顧近些年央行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項目中,採用這種設計方式的並不多,但每一枚拿出來都很驚豔。例如,2023吉祥文化(平安喜樂)銀幣,一眼便能看出花瓶的造型完整,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平安的吉祥器物。

 

 

再如,2019吉祥文化(壽居耄耋)金幣,這枚5克金幣的直徑只有20毫米,幣面上是一隻靜態蹲坐的剪影貓讓人眼前一亮。

 

 

有些紀念幣雖然發行5年以上,但至今看來,這種歷經時間沉澱的美是經得起一看再看的。

 

 

視線再拉回到紙幣千年,數字輪廓內別有洞天,這樣的效果完美呈現得益於工藝製作。8克金幣中間一抹光變鱗彩工藝的飄帶十分亮眼。

 

 

30克銀幣則是通過細緻多層次的激光研磨展現了不同畫面的多樣性,人物、景物、器物各有不同又渾然一體地融入到“1024”的輪廓之中,讓主題數字從鏡面背景和精密紙幣底紋中跳脫出來,直擊主題。

 

 

綜上,筆者認爲,紙幣千年項目無論從創意構思還是從製作工藝來說,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,其中還有很多細節也有待大家細細品味和發掘。

 

 

錢幣收藏有時候就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,在當下快速而浮躁的社會環境中,能沉下來是非常不易的,而錢幣濃縮在方寸之間的藝術恰恰給了我們啓發與思考。無論是紙幣千年,還是極地科考,亦或是今年會陸續發行的吉祥文化、國家寶藏、 應縣木塔 等項目,或多或少都會與我們的生活有碰撞,而這種心靈的碰撞是難能可貴的,或許這就是錢幣收藏的魅力吧!